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保健知识

八个穴位清 “夏火”

发布时间:2020-08-23 23:48:17 编辑:朱宏 访问次数:7072 字体大小:

进入“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特点,

使不少老年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如牙痛、眼屎多、鼻子冒火等。

此时点按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助于老年人清热消暑,顺利度过炎热的暑季。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12.jpg

胃火牙痛:点按“内庭穴”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

中医认为,胃火炽盛,症见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导等症。

这时点按内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黄连丸”。

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

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尖掐、压、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胀为度,1~2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如此反复2~3次。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18.jpg

眼屎多:点按“关冲穴”

关冲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老年人在炎热的三伏天,睡醒后眼角有眼屎出现,有时眼屎把眼皮粘住,

这是火热之邪侵袭上焦或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

有可能出现血压增高,甚者出现结膜炎等。

要想清除眼屎,经常点按位置在无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侧去火点,

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

力度以能感到明显酸麻胀为宜,并坚持30秒至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的关冲穴,每日2~3次。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22.jpg

鼻子冒火:点按“鱼际穴”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子冒火咽干,正是肺热的表现,

甚至还会出现咳嗽或气喘、痰黄粘稠、胸痛或咳吐脓血、气味腥臭等病症。

手掌的大拇指根部肌肉明显突起,形状似鱼际是去火点,

可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

经常点按对搓,至发热,意想热气沿手臂进入胸腔,连续搓3分钟,每日2~3次。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25.jpg

烂嘴角:点按“厉兑穴”

厉兑穴,属足太阴脾经,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

在炎热的伏天常出现脘腹胀满、厌油腻、恶心呕吐、

尿少面赤、身痒发热、口干苦、嘴角发红发痒、脱皮糜烂等现象,

更有甚者会出现裂痕,张口有时出血。

中医认为,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衰弱,水谷聚而化火所致。

7~9点是胃部消化吸收能力最旺盛的时辰,

可用小木棍点压此穴,每次点压100次,两脚交替进行2~3次,每日2次。

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29.jpg

燥热心烦:点按“少冲穴”

少冲穴,属手少阴心经。

在小指内侧(桡侧)指甲角外约一分处。

老年人在暑期常常感觉心中烦热,或夜寐不安、口渴思饮、口舌生疮、尿黄等症的出现。

中医认为,这是伏天的伏火炎热外蒸,心火上炎所致。

这时可通过点按少冲穴去火点缓解。

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处,要有酸麻胀的感觉,并持续1分钟,两手交替进,每日2次,

有行气活血、清热醒神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33.jpg

睡不着:点按“劳宫、涌泉穴”

中医认为,“不寐”的发病机制是阳不入阴,

许多老年人在三伏天上火,致使阳热内盛,

虽入夜而不能入于阴中,而造成夜寐不安。

如此下去,会使血压上升,还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的出现。

这时可点按手心的劳宫穴去火点,属手厥阴心包经,

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心内第一道横纹的凹陷中,

有理气活血,宁心安神,清热散邪的作用;

脚心的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心前凹陷中,

有清热醒,交济心肾作用,可用于虚火上炎,实火炽盛有釜底抽薪的功效。

坐稳排除杂念,左小腿置于右大腿上,左手轻握左脚踝,

用右手掌心拍打左脚心100次(用力稍大,拍出响声),

然后换左手掌拍打右脚掌心。每日3次。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37.jpg

尿黄涩痛:点按“至阴穴”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

炎热的三伏天,湿热过盛可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

严重时还会引起尿潴留,

患有前列腺增生或绝经的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缓解尿黄涩痛的症状时,可点按去火点至阴穴,

可在15~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辰,

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

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

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微信图片_20200823234843.jpg

便秘痔疮:点按“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

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

中老年人在炎热的三伏天,极易引起便秘造,造成痔疮出血、疼痛等症状。

有些人上了年紀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不宜使用泻下的药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此时点按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去火点,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和痔疮疼痛症状。

每次2~3分钟,感到酸麻胀,每日2次。

最好选择在9~11时,此时为脾经最旺盛的时辰,按摩效果最好,按摩完后再换另一只脚。

完毕再喝杯蜂蜜水有助于润肠通便。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去火点时,要避开空调冷风,按摩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凉水,按摩完毕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气血流通,排出体内代谢废物,更好地发挥去火作用。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分享是为了传播养生知识,不会用于营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