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暑降温要继续 入秋之后,天气仍然是暑气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仍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其次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再次是要加强营养。立秋以后可适当吃增加肉食的摄入,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身体。
2、 立秋还须防治“空调病”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再开空调,如果开空调一定要避免冷风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3、食品、衣物防霉变 立秋之时降雨会逐渐增加,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食品、衣物很易发生霉变。食用霉变的食物后会发生胃肠疾病,如腹泻、呕吐、肠炎和痢疾等。所以我们要注意:封闭式包装的熟肉打开后,一天内应吃完,如果时间较长,在没有确认变质的情况下要充分加热后才可食用。牛奶变质一定不能喝。霉变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不要吃。经过清洗的水果更易发生溃烂,所以应现吃现洗。冬天衣褥也应每月拿出通风日晒,防止发霉。
4、起居调养 立秋首先带来天气变化,天气将由热转凉,日夜湿差逐渐加大。此时,要注意适时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间睡觉时腰腹要盖被子,以防受凉。此外,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5、精神调养 立秋是秋天的天始,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此时,精神调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6、适当进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要注意不要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进补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不要恒“补”不变: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选择补品时忌越贵越好:“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朱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