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保健知识

 炎炎夏日谈养生

发布时间:2013-05-23 10:05:02 访问次数:3892 字体大小:

  当我们还在留恋温暖和煦的春风时,却惊讶的发现头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艳阳高照。炽热的太阳骄傲地宣布——夏天来啦!

  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最容易受伤的时候,夏季既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为什么反而容易受伤呢?因为冬季万物收藏,人体的阳气也藏于内,而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这时如果过于形寒饮冷,就容易伤害阳气,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夏季"养阳",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

  其实除了贪凉,如果不注意其他养生方法,我们依旧会生病哦!这就告诉我们平平安安度过古称“苦夏”的夏天,可不是那么容易。

  下面来看看中医告诉我们怎么过一个舒心的夏天吧!

一.  衣
  1.顺应自身感觉
  众所周知,穿衣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暖,而美观则在其次。正如《老老恒言》中说:"着衣戴帽,适体而已。非为客也,热即脱,冷即着。"意思是,穿衣带帽,一定要合体;顺应温度变化而增减,不能只为取悦别人而穿衣。
  2.夏不可薄衣
  
在夏天,人的运动量比较大,出汗也比较多,腠理开泄,风邪或寒邪很容易从肌肤表面毛孔侵犯人体,而发生外感的疾病,所以认为"夏天不可薄衣""暑月不可全薄"。有些人夏天喜欢赤膊,不少爱漂亮的女孩子们更是偏爱露背装、露脐装,这样的穿着是有悖于中医养生的。因为人的背部是督脉所在,主管着人体一身的阳气,背部受寒会阻碍全身阳气的运行,而脐部的神阕穴属于任脉,任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阴经的气血,与女性的月经、生殖等有密切关系,脐部和背部受寒不仅会影响到脾胃,使人体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更可能引起痛经、月经紊乱及宫寒不孕等疾病。所以夏季穿衣不可太薄,尤其腹、背更要注意保暖。

  
3.要勤换湿衣
  《孙真人卫生歌》说:"春寒莫放绵衣薄,夏热汗多须换著,秋令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提示人们要伴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这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夏天人们出很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衫,千万不要用身体将汗水浸湿的衣服烘干,否则不仅阳气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证,导致疮疡等皮肤病或风湿痹证。夏季衣服的面料要选择既吸汗又透气的材料,所以最好选择全棉或丝麻的材料,颜色以淡色为宜,可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

二.

  1.夏季饮食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而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寒中洞泄一类的脾病了。所以长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些辣椒,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抗湿邪对脾脏的侵扰。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
  2.夏季饮食要节制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才能颐养天年。因为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来就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难以消化,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正如谚语所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汉代名医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损谷则愈",即在保持身体基本热量需要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儿,很多病自然就好了。我们现代的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与饮食不节制有密切的关系。古人提出的"损谷则愈"到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夏季需防蚊虫
  夏夜最扰人清梦的除了炎热的天气恐怕就是蚊虫的叮咬了,小小的蚊子不仅扰人好梦,还会造成皮肤过敏和感染,更严重的是蚊子可以传染疟疾及乙脑,所以夏季要注意防蚊和灭蚊。有一些气味确实是蚊子不喜欢的,如月桂叶、柠檬草油、香茅、大蒜、香叶、薄荷、藿香的气味,在房屋周围种植这些植物可以起到驱蚊、防蚊的作用。夏季有不少人在凉席上睡觉后,皮肤出现丘疹或风团,这可能是凉席上的螨虫在作祟。所以夏季用凉席要谨防"螨害",存放了一年的凉席尤其容易滋生螨虫,所以在夏天使用前一定要清洁灭螨。先用开水烫洗凉席,然后在阳光下曝晒,这样才能将螨虫及其虫卵杀死。在使用的过程中,凉席要经常清洗、晾晒,尤其是出汗后应该及时用热水擦拭,避免螨虫的滋生。
  被螨虫叮咬后出现丘疹、瘙痒,切不可随意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2.小心空调病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由此也产生了新的疾病,即空调病。夏天室外炎热的环境会导致人的腠理开泄,即毛孔开大,当突然进入空调的环境时,寒邪会通过人体开放之腠理侵犯人体的卫阳之气,人们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疼、头晕、咽喉疼痛、流鼻涕等外感寒邪的症状,寒邪入里侵犯肠胃阳气,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空调使用不当多伤害人体的阳气。
   有老人的家庭不要让老人过多地吹空调,否则很容易导致老人感冒发烧,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过多吹空调甚至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因为寒冷能使全身的血流运行缓慢,导致心脏缺血,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小孩子的家庭,也要预防宝宝患上空调病,因为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如果使用空调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如果病情严重的话,还可能并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疾病。应保证宝宝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接受日照,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而晚上睡着后最好关上空调。

  4.

  中医古籍《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黄帝内经》中把风邪列为"百病之长",认为可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暑热外蒸,汗液大泄,皮肤汗孔处于开泄状态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风邪所伤。人们不能只顾一时舒服,过于贪凉,就连夏季行路因为怕热也不做好“防风邪”的准备。风邪入体会使阳气受伤,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引起很多疾病,如风寒感冒、面神经麻痹、胃痛、腹泻等,重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和儿童身体抵抗力弱,尤其要注意不能贪凉。
  夏季还要防湿邪侵袭。长夏是湿邪最盛的时候,湿邪与热邪相缠绕,极易伤害人体脾胃的阳气。使体内的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出现小便淋浊、肠炎痢疾、水肿、关节疼痛、脚气等病症。暑湿伤人后引起的疾病,病程很长不易恢复,所以除了居住环境上要切忌潮湿,外出工作或者旅行也不要久卧湿地,以免染上风湿等病后方悔之晚矣。

  其实中医博大精深,关于夏季养生也是深有研究。限于篇幅我们就说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从我们短短的小文章里学到点养生的小知识,过一个舒坦的夏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