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保健知识

耳朵藏着调理“开关”!试试这套“耳朵操”,睡得香、血压稳、皮肤不干燥~

发布时间:2025-10-09 16:02:42 信息来源:CCTV生活圈 访问次数:275 字体大小:

欢度国庆

季节更迭之际

不少朋友却遭遇了健康小困扰

中老年人辗转难眠、血压波动

年轻人秋乏犯困、皮肤干燥

如何不用打针吃药

通过简便的中医方法守护全家健康?

耳朵是人体的“健康开关”

通过简单贴压与按摩

无需依赖药物即可实现助眠、稳压、抗秋乏

润秋燥等多重调理

一耳解多忧,健康过金秋!

     01  一耳朵解多忧

     耳朵并非孤立器官,而是人体经络与脏腑的“微缩投影”。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言:“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气血均通于耳,五脏六腑的异常会通过耳朵的形态、色泽、压痛等变化“报警”。

     明代医家王肯堂曾总结:耳轮红润者健康,耳轮黄青黑者需警惕,耳黑耳白者可能提示肾虚。

     现代全息理论更发现,耳朵如同倒置的胎儿——耳垂对应头面部,耳轮脚对应脊柱,耳甲腔对应心肺,耳甲艇对应腹腔脏器,甚至耳背的“降压沟”都与血压调节相关。

     耳朵上分布的90余个穴位及经络反射区,既是诊断疾病的“窗口”,也是调理身体的“开关”。

     耳穴疗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既能用于疾病预防,也能辅助调理亚健康状态

     其优势在于:无药物副作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全年龄段使用

 

     02  改善失眠与血压波动

     失眠调理 核心穴位:心穴+肾穴。

     ● 心穴:位于耳甲腔最底部的凹陷处(类似“火山口”),对应心脏。

     失眠伴心烦口渴(阴虚火旺)者,用手指按压此穴时力度稍重(以酸胀微痛为宜),通过刺激疏通心经气血,帮助心神归位。

1.jpg

     ● 肾穴:

     在耳甲艇上部边缘(靠近耳轮角),对应肾脏。

     若失眠伴随腰膝酸软、畏寒(心肾不交),按压时力度宜轻(以轻微胀感为主),通过补肾水以制心火,平衡阴阳。

2.jpg

     操作方法:

     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待干燥后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对应穴位,轻轻按压固定。每穴按压2~4分钟,每日3~5次(以耐受为度)。

     建议双侧耳朵同时贴敷,疗效更佳。

     注意:

     如果耳朵有破溃,不建议贴压。

     贴的过程中如果有不适感,就要停止。

     贴完后感觉痒、刺,皮肤出现红肿,可用棉签替代按压。

     配套按摩:

     按揉百会穴(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中点),以食指压在中指上,按在百会穴上,顺逆时针各揉30秒即可。

 

     血压管理

     核心穴位:降压沟(耳背对折时耳廓边缘的凹陷沟)。

     操作方法:

     用食指和中指上下搓动降压沟,力度以局部微热为度,每次3~4分钟,每日早中晚各1次(或血压偏高时临时加做)。

     若血压持续不稳或伴随头晕头痛,需及时就医。

 

     03  改善秋乏犯困 皮肤干燥

     秋乏调理

     核心穴位:脾穴

     位于耳轮脚(耳廓内侧凸起处)斜下方的耳甲腔斜坡上,对应脾胃。

     按压时力度适中(介于心穴的重按与肾穴的轻按之间,以酸麻胀感为主),通过健脾祛湿,缓解肢体沉重感。

     配套按摩:

     揉腹:定位中脘穴(脐上4寸,约手掌并拢四指宽度),掌心扣腹做“宛转回旋”动作(轻柔画圈),每次2~5分钟,促进脾胃运化。

     掐带脉:双手肘尖下移至与肚脐平行,捏起腹侧肌腱向外轻揪(带脉穴),刺激经络,缓解乏力(类似逍遥散的调理效果)。

1.jpg

     秋燥调理

     核心穴位:肺穴(耳甲腔正中心穴外侧,平行位置)。

     贴压后按压至酸麻胀感(避免过度用力)。

     原理:

     秋季燥邪侵袭肺系,引发口鼻干燥、皮肤脱屑。刺激肺穴可润肺生津,缓解呼吸道不适。

3.jpg

     配套按摩:推肺经

     肺经起始于锁骨下方的凹陷处——锁骨小窝。

     确定起点后,操作前需暴露手臂皮肤以便观察。

     肺经循行线可通过赤白肉际快速定位:赤白肉际指前臂背侧(肤色偏深)与前侧(肤色偏白)的自然交界线,二者过渡处有一条清晰的分界,这条界线即为肺经的体表循行轨迹。

     从锁骨小窝出发,垂直向上,沿赤白肉际垂直向下延伸,最终直达大拇指外侧指甲端的少商穴(肺经终点)。

     找到少商穴后,以拇指指腹推按,需注意手法方向与身体状态的对应关系:

     顺经推按(从肺经起点向少商穴方向):为补法,适用于肺气不足(如自觉气短、乏力)的人群。

     逆经推按(从少商穴向肺经起点方向):为泻法,适用于肺经实证(如秋季咳嗽、痰多)。

 

     04  中医教你一套“耳朵操”

     每天5分钟,揉揉耳朵根,胜过吃人参。
     搓耳朵根:聪耳消肿 安神助眠

     耳朵根后面有翳风穴和安眠穴,耳鸣、耳聋、头痛、失眠的情况,可以多揉一揉。

     揉耳垂:疏风清热 益血养阴 利胆明目

     耳垂对应我们的头面部区域,我们用食指和大拇指按揉,捏十下,拽一拽,可以疏风清热、益血养阴、利胆明目。

     搓耳轮:缓解肢体疼痛

     耳廓的外缘耳穴主要对应人体的四肢,肩颈疼痛、躯体疼痛的人可以多按揉。

     推耳背:辅助降压

     耳背后面有一条降压沟,适用于有高血压的人群。

     用食指和中指上下搓动降压沟,力度以局部微热为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