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保健知识

【节气养生】谷雨养生,祛湿补脾

发布时间:2020-04-18 22:34:03 编辑:朱宏 访问次数:3986 字体大小: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的基本结束。

《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

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00418223638.jpg

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容易导致“湿邪”侵袭伤身。

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更加注重祛湿健脾。 

 

什么是湿邪? 

 

中医上讲,“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人体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

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表现为胃纳差、泄泻、水肿、尿少等症状。

微信图片_20200418223642.jpg

 

如何自我判断有没有湿气重?

 

如果出现浑身乏力、头身困重

食欲下降、心烦焦躁、口渴甚至有口气、易上火、脸上长痘粉刺

大便粘滞、肛门灼热、舌苔黄腻、女性白带偏黄等症状

这就是我们说的湿热,治疗应清热利湿。

微信图片_20200418223646.jpg

如果近日疲倦、乏力感明显,头部沉重

像裹着一层东西一样,吃饭不香,口淡而无味大便不成形,大便黏,

舌苔白腻,腰酸膝重,女性白带增多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内有寒湿,治疗应温阳化湿。

 

 如何应对湿邪?

 

应对湿邪,几个建议:大家应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

这样可避免脚气、湿疹、关节疼痛等病症的发生。即使天气炎热,也尽量少吃冷饮。

微信图片_20200418223650.jpg

有的朋友喜欢吃烧烤喝冰镇啤酒,吃冰激凌喝冷饮,加之外有寒气怫郁、内有空调长吹,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痰湿。

 

为大家介绍了几个祛湿方法:

0运动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祛湿方法,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有氧排汗运动都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0食疗祛湿

微信图片_20200418223654.jpg

     食疗不仅可以维持身体营养成分的均衡,还可以起到祛除体内湿气和毒素、保障人体健康等作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很多食物都具有祛湿的作用,比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玉米、茯苓、山药健脾养胃,荷叶、芡实、冬瓜、藕、白萝

卜、竹笋、鲫鱼、豆芽利水祛湿、清热止泻,经常用这些食物煲汤熬粥食用,是健康养生,日常祛湿之选。

0泡脚祛湿

   中药足浴.jpg

   对于湿寒的人来说,睡前艾叶热水泡脚不失为一个祛湿的好方法。泡脚半个小时,深度以淹没脚踝为佳,同时揉搓脚掌心的涌泉穴和腕背横

纹中点处的阳池穴,祛寒湿效果更好。温水有助于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更加快速地把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而艾叶泡脚

还可以对脚部进行消毒灭菌,预防肝火旺盛等。

0中药祛湿

    湿气重,有时也可以辅助一些药物。因湿气重而导致的腹泻,可以选择很多具有祛湿作用的中成药,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

归脾丸等,但需在中医师的辨证论治下进行选择,切勿自行服用。

      还有一些中药茶饮,都具有祛湿化浊,清热健脾的功效:

荷叶山楂茶

【材料】 干荷叶5克、干山楂5克、陈皮3克。

【做法】 上三味药洗净,放入茶缸内,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 可以起到清热化浊、理气开胃,适合湿热内阻、食欲欠佳者饮用。

佛手陈皮茶

【材料】 佛手3克、陈皮3克,佩兰叶3克。

【做法】 将上述药材放入有盖茶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浸泡2-10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 陈皮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佛手能缓解肝胃气滞,胸胁胀痛,加人佩兰叶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之功,

适用于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纳呆倦怠、口中甜腻、口臭、多涎、大便溏薄等症状。

05  拔罐祛湿

IMG_20190813_095814.jpg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

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自我养护身体,祛

除湿气。

0艾灸祛湿

温灸器.jpg

   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

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着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行气活血、补中益气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