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养生的“中庸”之道就是指无论运动还是饮食、起居、情绪等等都不能走极端,不能失之偏颇,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1、适度运动 如今很多人都认可“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但通常是有时间了就积极运动几个小时,忙碌起来几个星期都不运动,这样一点也达不到效果。因此,不妨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不动,也不要“大动干戈”。如果没有大把的时间去运动,不妨根据自身状况做“零星运动”,哪怕每次运动时间只有三五分钟。
2、膳食平衡 有的人喜欢吃过于甜咸酸辣的食物,有的人则过于讲求饮食要清淡,以为这样就很健康。其实两种做法都不可取,而是要寻求一个中庸之道,饮食味道太重或太轻都不可取。饮食太重,如盐分多,固然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而饮食太清淡,人体则可能缺乏某些需要的成分。因此,饮食要讲究多样性、膳食平衡,味道要不咸不淡才健康。
3、起居适宜 关于日常起居的时间要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从《黄帝内经》起,中国人就总结出了四季起居的养生之道,如夏天昼长夜短,适合晚睡早起,但容易带来睡眠不足问题,因此中午最好补觉。秋天由于气温逐渐降低,白昼逐渐缩短,因此适宜夜卧晚起,最好起晚点,到天亮后再起床。冬天昼短夜长,适合早睡晚起,在太阳升高以后起床活动,有利于身体储藏营养物质。而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因此要夜卧早起,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此外,人的起居习惯也没有规定,而要看个人体质。如湿热体质的人,往往怕热不怕冷,因此夏天不应在天气特别热时活动,应多在阴凉处活动,住房也可以选择东房、南房(即朝向西、朝向北的房间);而阳虚体质的人,比较怕冷,最好选择向阳的北房住。
4、情志平和 人的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医讲究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等。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保持情绪的平稳很重要。比如说人的肝火比较旺,就容易发怒,发怒就更伤肝;大喜大悲还可能带来血压波动,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病。因此,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要尽量保持情绪平稳,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激动。
(朱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