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护理”这样的命题,是一个关爱人生命的终极课题,需要也值得我们终其一生的智慧、坚韧和勇气去面对。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护理是照顾人生老病死的活动。正如孔子为中国知识精英建立忠孝仁义礼恕和天下己任的儒家人格理想,英国的南丁格尔以其对人类痛苦的深刻怜悯和对生命的巨大热爱,为护理的法定身份、专业定位、教育体系、职业操守建立起精神丰碑。
骨科作为我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士长花了大量的时间跟我们讲解这次活动的内容以及重要性。利用晨会学习,下午还要集中总结,总之就是对我们的“洗脑”。说实话,刚一开始我们不是很能接受:每天忙都忙得跳脚,哪还有时间给病人洗头洗澡甚至伺候大小便啊,这样做下来我们都需要人护理啦!慢慢的,我们体会到了基础护理的重要,它不仅是病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是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更是我们跟患者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护士长制定“从一落实到九知道”的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如“一落实”:是要落实首问责任制,患者问到了谁,谁就要将问题解决为止,这样护士就不会推诿病人,病人的满意度就提高了;“五个零”:是要求护患之间“零距离”;护理服务“零缺陷”,各项治疗“零风险”,患者心理“零负担”,护理工作“零投诉”。实施后,护理缺陷和投诉明显减少了,查对制度落实得更到位,投诉纠纷苗头更重视了,都将其消失在萌芽状态,护理安全得以保证;“六个一”:则是要求对新入院患者实行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一声请坐,一张名片,一张宣教卡。“九知道”:是要求护士长对病区的情况要做到:掌握住院病人总数、新入院病人情况、危重病人情况、当日手术(检查)患者情况、次日手术(检查)患者情况、情绪不稳定病人情况、有特殊需要病人情况、出院病人情况及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和落实上,所以患者得到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
走进骨伤科病区,立刻就能感觉到与其它病区的不同:这里没有拥挤嘈杂的场景,走廊上很少看到家属及陪护人员,偶尔见到护士穿梭在治疗室或护士站。护士们都在病房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或做治疗,或作生活护理,或作健康指导……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护患和谐图,病区显得感人而温馨。
每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做晨间护理,帮助不能自理的病人洗漱、梳头、整理床单元、整理病房,因为我们的病人家远的人多,所以陪护多,私人物品自然也就特别多。床上,床下,床旁桌,窗台到处是杂物,为此我们只能一次次的说,一遍遍的整理。曾有人说过:护士就是要有一张婆婆嘴!每天我们都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和病人介绍他是“几级护理,是什么饮食,什么食物暂时不能吃、要少吃,安全三分钟”。刚开始很不适应这个“念经”,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的病人在院期间居然掌握了很多与疾病的有关知识。中午我们会为病人餐前洗手,打饭,这些点点滴滴,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要有耐心跟恒心的。
我们为患者协助大小便,擦身等。做完护理,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但当听到每个病人一句句真诚的道谢时,认为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仅拉近了护士与病人空间上的距离,更拉近了护士与病人之间情感的距离。病人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了,收到的表扬信也越来越多了,医师对护士的评价越来越好了,护士们工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记得前几天我们科室的何护士有事请假几天不在病区,每个病人都会问,“怎么这几天没见到何护士啊?想她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啊?”而这样的关心每天都会听到,每个护士都会被念叨。我们和病患不仅是护患关系了,已经成为了朋友,胜似亲人。
24床病人因为上山不小心摔倒导致右外踝粉碎性骨折,在家耽误了六天来我院骨科治疗,心里特别着急与懊悔,怕自己会落下残疾。我们的管床护士慢慢的耐心的开导他,“张叔叔,别着急。”她知道光安慰没用,就与张叔叔聊家常谈心,倾听他的苦恼。和他交流,最大程度解决张叔叔的困难,渐渐地病人越来越信任护士,还以“侄女”相称。张叔叔是很注重整洁的,可因为卧床的关系,胡子长长了没办法剃,我们的护士二话不说,为张叔叔仔细、细心地剃胡须。好了之后,张叔叔看到镜子里光滑的脸,直夸到“我的侄女就是好啊!侄女,在这住院简直就像在家里一样,什么都方便。我们没想到的地方,你们都为我们考虑周全的很,真是谢谢你们啊!”
贴心周到的护理服务,给了病人“看病如遇亲人,住院犹如回家”的温暖,令所有住院病人感到身心舒适,对护士更是赞不绝口,不好病人都说护士比自己的儿女还贴心!
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在护理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和各位同行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的集思广益,不断优化我们的工作。从“方便管理”向“方便病人”转化,真正做到把方便让给病人,把困难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