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资讯 > 医院新闻

致敬中国医师节ǀ蔡江河:把诊室开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5-08-19 07:39:51 信息来源:霍山县中医院 编辑:宣传科 访问次数:58 字体大小:

     霍山县磨子潭镇的清晨,山雾还没散尽,72岁的张大爷便赶到镇卫生院,攥着皱巴巴的病历本,眼神里满是期待——今天,蔡江河主任要来坐诊。

     在安徽省基层名中医、霍山县中医院肿瘤科主任蔡江河的手机里,存着县内9个中医院医共体集团下辖分院的位置,还有磨子潭镇养老服务中心、县徽衡养老院、洛阳河养老中心等多个单位的待办事项。“基层患者最怕啥?怕路远、怕花钱、怕看不好。我多跑几趟,他们就少受点罪。”蔡江河常说。

多次进修,把技术“搬”回基层

     2007年,霍山县内肿瘤医疗事业尚未起步,他受命前往省城进修学习,那一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肿瘤科病房里,总能看到蔡江河的身影。他白天跟着专家查房、记笔记,晚上就在宿舍整理病例资料,把遇到的疑难问题一条条记下来,认真揣摩,及时向老师请教,回来后,中医院正式成立了肿瘤科。有一次,肿瘤科接收了一位晚期胃癌患者,患者在化疗后,出现呕吐不止,吃不下任何东西,蔡江河查阅《金匮要略》《脾胃论》,尝试了多种中药调理,效果却不理想。“当时就觉得,自己的本事还不够”。最后,他向医院请求要再次进修和交流学习。这次他把学到的“中西医结合”止吐方案带了回来,从此病区肿瘤患者的化疗路上又多了一份“靠山”。

     蔡江河没停下脚步——2014年,他又去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师从国医大师周宜轩教授,深耕中医治疗内科杂病。2015年去了原南京军区总院,2020年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肿瘤治疗疗效越来越好,患者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长期高质量随访和治疗,对他们很重要”,蔡江河说。

微信图片_2025-08-19_074625_601.jpg

走进养老院,把诊室“开”到床头

     磨子潭镇养老服务中心,蔡主任一下车便快步走进刘爷爷的房间,细心检查老人情况。83岁的孤寡老人刘爷爷是这里的“老病号”,患糖尿病多年。上周蔡江河来时,他因开水烫伤了脚,常规敷了药,伤口一直长不好。蔡江河得知后,来到床旁细心的帮他清洗、消毒、换药,临走时还特意嘱咐养老院负责人要定时换药,注意刘爷爷的血糖监控以及生活护理,回去后每天询问恢复情况。在看到刘爷爷的伤势逐渐恢复后,蔡江河松了一口气。“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溃烂,伤口很难愈合,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治疗,很有可能危及生命。看来我们做的工作有意义。”

     此后的义诊活动中,蔡江河总会在看完病后,交代了又交代,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说他像个科普宣传员。

     徽衡养老院里的特困老人们,是蔡江河的又一挂念,他们大多或行动不便,或卧床不起。为此,蔡江河特意向院领导申请,每年一次,联合超声、心电图等科室免费将“移动诊室”搬进养老院。每次来,都要挨个到床头问诊。给瘫痪的张奶奶量血压,给失明的王大爷摸脉,临走时还会把配好的药分成小份,写上“早中晚”的标记。护工们说:“蔡主任比他们的亲人还亲,他的电话都是24小时畅通。”

微信图片_2025-08-19_074914_511.jpg

微信图片_2025-08-19_074919_910.jpg

     从医23年,蔡江河的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两样东西:一本磨破了角的《周宜轩临床经验集》,那是他师从国医大师周宜轩时的笔记;还有一沓写满电话号码的便签,上面是乡镇患者、养老院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基层医生的根,就得扎在群众中间。”他说这话时,窗外的阳光刚好落在诊室墙上的锦旗上,“仁心仁术”四个金字,亮得耀眼。

     如今,霍山县的山路上,依然能看到蔡江河下乡的身影。他说,只要群众还需要,这双脚,就会一直走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