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院护理部开展“患位体验,共情反思”活动,外科护士长汪红组织护理团队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护患穿越——“cosplay”之沉浸式造口体验活动。活动中,护士们“穿越”化身患者,利用红枣制作造口模型,体验了造口角色。根据造口的定位,护士们选择不同的造口位置佩戴造口袋,灌进水和凝胶,模拟造口袋有排泄物的下坠感,增强了体验感。通过一段时间的佩戴,体验坐、卧、站立、行走等不同姿势及状态下的感受,护理人员切身感受到了患者的不便与需求,下面来听听我们护士亲身体验后怎么说。
徐重蕊(护士):当你们在给我更换造口袋时,让我感受到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冲击,“羞耻感”的煎熬,在模拟病房更换造口袋时,即使面对熟悉的同事,我仍因暴露腹部而脸颊发烫。
钱娅(护士):当我在佩戴造口道具出现液体意外渗漏到病号服上,护士长不经意的一句“又漏了?”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那种因造口渗漏的尴尬、焦虑与无助。
沈中琴(护士):面对同事递来的“术后营养餐”,我却因害怕产气食物导致腹胀,盯着饭菜迟迟不敢动筷。
汪庆怡(护士):在睡眠上整夜侧卧不敢翻身,生怕压迫造口,晨起时腰背僵直酸痛,在身心体会反思到教科书强调“保持造口清洁”,却很少提及这些琐碎的日常折磨,患者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指导,更是对“失控感”的接纳。
程桂庆(护士):沟通上的杀伤力,当同事一边快速操作一边说:“造口更换很简单,按我的操作来就可以了”我的眼泪突然涌出——原来“高效率”的示范,在患者眼中可能是对自己笨拙的嘲讽。
高格格(护士):体验中唯一让我感到安慰是秦丹老师默默拉上了病床隔帘,并轻声问:“需要我握着您的手吗?”护士为造口袋剪裁的开口比实际造口大1-2mm,皮肤整日被渗漏刺激——这让我想起曾抱怨患者“过度清洁导致皮肤破损”,却忽略了可能是护理工具使用不当。
“了解才能理解,换位才能交心”汪红(护士长)表示,通过此次患位体验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外科护理团队会深入理解了患者的感受与需求,增强对患者的同理心,提升换位思考意识。同时延伸护理领域,丰富护理内涵:创新健康教育形式,开展肠造口病友多元化健康教育;手把手教学、一对一实操培训;结合中医的情绪释放技术缓解家属和病友的焦虑,提高造口患者及家属对身体健康的认知和造口管理能力。
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真正的安慰,始于脱下白大褂,走进患者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