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谣言破解:别让误区耽误健康!

发布时间:2025-07-08 08:50:58 信息来源:霍山县中医院 编辑:宣传科 访问次数:49 字体大小:

      在医疗健康领域,谣言往往比真相传播得更快,误导患者甚至延误治疗。以下是常见的医疗疾病相关谣言及其科学解释,帮助大家避开认知误区。 

微信图片_20250708085722.png

     1. “高血压没症状就不用吃药”  

     谣言:高血压只要没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就不需要吃药。

     真相: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长期不控制会损害心、脑、肾等器官。即使无症状,也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
     2. “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 

     谣言:只要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真相: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因素相关,并非单纯糖摄入过量导致。但高糖饮食会增加患病风险,需控制总热量和精制糖摄入。  
     3. “心脏病发作时用力咳嗽能自救”  

     谣言:突发心梗时,用力咳嗽可以维持心跳,争取抢救时间。 

     真相:咳嗽心肺复苏(CPR)仅适用于极少数特定情况(如心律失常),对大多数心梗无效。正确做法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4. “癌症会传染”

     谣言:和癌症患者一起生活或接触会被传染。

     真相:癌症不是传染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但某些致癌病毒(如HPV、乙肝病毒)可能通过特定途径传染,需接种疫苗预防。  
     5. “吃抗生素能预防新冠/流感”

     谣言:提前吃抗生素可以预防病毒感染。  

     真相:抗生素仅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增加耐药风险。预防病毒感染应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  
     6. “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需要担心”  

     谣言:年轻人不会得骨质疏松,补钙是老年人的事。

     真相: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流失。年轻时缺乏运动、低钙饮食、吸烟酗酒等都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应尽早预防。  
     7. “甲状腺结节都会癌变”  

     谣言: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必须马上手术切除。 

     真相:90%以上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仅少数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定期复查超声比盲目手术更重要。
     8. “中风后扎手指放血能救命”

     谣言:中风时用针扎手指或耳垂放血可以缓解症状。

     真相:放血不仅无效,还可能延误救治。正确做法是立即拨打120,记录发病时间(溶栓治疗有黄金时间窗)。  
     9. “近视眼戴眼镜会越戴度数越深” 

     谣言:孩子近视后尽量少戴眼镜,否则度数会涨得更快。 

     真相:近视加深与用眼习惯、遗传等因素相关,戴合适的眼镜能减轻视疲劳,延缓度数增长。不戴眼镜反而可能加重眼睛负担。 
     10. “打呼噜说明睡得香”

     谣言:打呼噜是睡眠质量好的表现。  

     真相:严重打鼾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信号,会导致缺氧、高血压甚至猝死。建议长期打鼾者进行睡眠监测。 

     如何辨别医疗谣言? 

     1. 看权威性:优先参考国家卫健委、三甲医院或国际医学期刊的结论。  

     2. 警惕“绝对化”表述:如“100%有效”“包治百病”等通常是夸大宣传。  

     3. 咨询专业人士:遇到不确定的健康问题,应咨询医生而非轻信网络传言。  

     科学就医,理性养生,别让谣言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