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咳咳……”随着寒冷的冬季到来,甲流、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入高发期。自2024年年底以来,霍山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门急诊量剧增,候诊区里咳嗽声此起彼伏。为应对就诊高峰,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加强应急值守和合理排班,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延长门诊时间,根据患者病情科学实施分级诊疗,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有效保障患者诊疗秩序。受就诊高峰影响,住院病人数量也急剧增长,每天都是满床状态。
医院也在防控甲流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
①制定诊疗方案 针对甲流患者年龄、症状等差异,组织专家团队制定诊疗方案,针对老年、儿童等易感人群,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②保障药物供应 储备甲流特效药物,组织中医专家制定针对甲流的中药方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③加强科普宣传 向群众普及甲流防治知识,提醒广大市民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④优化就医服务 践行“无节假日医院”便民行动,安排各科业务骨干值班,门诊部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积极应对就诊高峰,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什么是甲流?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
甲流的传播途径
①甲流的传播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②其次是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③密切接触也是传播流感的途径之一。
④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甲流的症状
1、特征一:突发高热,恶寒症状明显
一般在发病3~6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并迅速出现高热,常为甲流病人的首发症状。发热后病人会陆续出现感染的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由于体温上升迅速,病人常感觉恶寒。高热一般会持续3~5天,经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2、特征二:严重头痛、全身酸痛
80%以上的甲流病人在患病后会出现严重头痛,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由于“甲流”病毒的侵袭,释放的毒素引起大量酸性物质的产生,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酸痛,主要为全身性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3、特征三:持续的疲乏,虚弱感
大多数甲流病人发病后精神差,感觉到明显的疲乏无力,极度的疲劳感导致头晕、整天想睡觉,四肢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
4、特征四:胸部压迫感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但流感是一种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疗流感,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预防甲流小贴士
1、勤洗手是预防甲流及其他疾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饭前便后勤洗手,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后洗手、外出回家后尽量用肥皂水、流动水洗手。
2、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室内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等)的人密切接触,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或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自行前往的途中避免与他人接触。
5、加强体育锻炼,平衡膳食,避免过度疲劳,忌甜食、辛辣食物,忌烧烤煎炸食物,保证睡眠,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6、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提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7、药物的预防不可替代疫苗的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重症流感高危患儿的紧急临时预防,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8、感染后多休息,感染甲流后休息3至4周再运动,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