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一步跨进了晚秋时节
冬季的脚步也渐行渐近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天气逐渐变冷,身体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为适应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陈代谢等原因,
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
尤其是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
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
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
防秋燥
夏去秋来,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一片“燥”情,鼻干、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缩增多。中医称之为:“秋燥”。
秋天防燥要注意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时,随天气变化勤增减衣服,适时配戴口罩,防止病邪入侵。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洒些水,以调节空气湿度。双手、面部宜勤擦些甘油类护肤品,保护润养皮肤。
秋天防燥要多喝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多吃些萝卜、番茄、梨、柿、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
防秋郁
由于秋季气温下降,花木凋零,草枯叶落,因此往往使人产生忧郁、悲愁的情绪。如果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引发忧郁症。
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
防湿邪、风邪
霜降时节,往往暑气还没消退,雨水还很多。要谨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秋季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可多食莲子、薏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霜降时节,风邪易侵入人体,若不注意,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严重的还会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防风邪,大风天气减少外出,或者戴帽,白天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睡前注意关窗或留少许空隙,以免风邪侵扰。
防中风
据统计,约70%的中老年人中风发生在秋季。可见,秋季尤其需要预防中风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士需格外警惕,可备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静开窍,净化血管垃圾,还可为冬令进补扫清障碍。
护脾胃
霜降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机体代谢增强,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
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注意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
护皮肤
霜降前后,皮肤的新陈代谢水平开始下调,汗腺分泌减少,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过敏、瘙痒等不适,切记做好保湿。
尽量选择温和的洗面奶,不含酒精的化妆水,滋润但不油腻的面霜,暂停使用磨砂膏。
食疗养生
1.白果萝卜粥
配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加热水煮熟备用。先洗白果和糯米一起煮,米开花时加糖文火煮10分钟,拌萝卜丝出锅吃。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2.山药排骨汤
配料:山药、红枣、排骨、枸杞
做法:山药、红枣以及排骨一起炖汤喝,出锅前再加点枸杞,另外,用山药熬粥、榨汁饮用也不错,营养丰富,也能清心安神。
功效:新鲜的山药中富含黏多糖以及帮助消化的物质,有利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帮助失眠者恢复胃肠功能。
3. 归参山药炖猪腰
原料:当归10克,党参20克,山药30克,猪腰500克,姜丝、蒜末适量。
做法: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放在盘子里;将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烧开;将切片的猪腰、姜丝和蒜末加入烧开的汤中,文火炖40分钟;调入少许盐即可饮用。
注意:体内湿热者最好不要食用。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分享是为了传播养生知识,不会用于营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