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护理园地

疫情防控 中医护理在行动:耳穴保健操

发布时间:2022-04-27 11:28:41 编辑:何梦吉 访问次数:2565 字体大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国人的心,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共同抗击疫情,一直是国家号召呼吁的。我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在“未病先防”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

  《黄帝内经·素问》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我们除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减少出门,还应提高自身正气,也就是常说的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是防治疫情的关键因素。那怎样足不出户增加自己的抵抗呢?中国有句俗话叫“要想全身少得病,勤揉耳朵与聆听"。传统医学认为耳朵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 "一身之气贯于耳”之说。 现代医学也认为,如果经常按摩耳朵,做耳朵保健操,可以促进机体血液、淋巴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各种机能,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强健身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它在耳廓正面的排列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躯干部在中间,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耳穴保健操。

 202204271130542112_1eJzvBuD.png

1.搓弹耳垂:耳垂一带对应的是胎儿的头面部,与人的头脑、面颊关系密切,经常揉捏、下拉耳垂,可以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治疗各种头部疾病,并有聪耳明目、美容养颜的作用。

2.按摩耳窝:耳甲俗称“耳窝”,包括结肠耳甲艇与耳甲腔,是人体的“聚宝盆”,对应着胎儿的胸腔和腹腔,内分布着人体重要的内脏器官,所以经常掏刮耳窝可以调和人体的五脏六腑,防病治病。

3.搓摩耳廓:耳廓位于耳朵最外缘,有如城墙一般,所以经常搓摩耳廓,可以强健肢体,健脑补肾,可防治头痛、头昏、阳痿、尿频、痔疮、腰腿痛等病症。

4.揉捏三角:揉捏三角,就是揉捏耳朵上的三角窝。内生殖器、盆腔等耳穴都分布在三角窝内,因此按揉三角窝可以滋阴补肾,用于治疗妇科、男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阳痿、前列腺炎等,还可以降压、镇静、止痛、平喘。

5.提捏耳屏:耳屏又称小耳朵,位于耳道孔前方。耳屏处有一"饥点”,大家都知道它可以用来减肥,但耳屏除了可以用来减肥外,还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中耳炎、耳鸣、眩晕、鼻炎、鼻塞、咽炎等。

6.揉拉耳尖:经常揉拉耳尖可以有退热、降压、镇静、止痛、益肾、明目等功效。

7.掩耳鸣鼓: “鸣天鼓”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在他的 《养生铭》中就明确提到“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他百余岁时仍耳不聋,眼不花,可见其养生得法。 “鸣天鼓” 因操作时两耳可听到“咚、咚”之声,犹如击鼓一般,故由此得名。 此法可提神醒脑、聪耳明目、强肾止晕。

8.拔撑耳孔: 此法可使听觉敏锐,气血调和,五脏安定,有醒神健脑、聪耳明目、延缓衰老的作用。

9.扫擦双耳:此法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抵御疾病的发生,有强身健体、醒脑补肾的功能。

10.过头挽耳:此法常练,可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使人发不白,耳不聋,眼不花,喉不哑,身轻脑健,祛病强身。

11.按压双耳:此法可有效防治耳鸣、耳聋、眩晕等病症,具有聪耳、明目、益肾、醒脑的功效。

12.搓摩全耳:对耳朵进行一次前、后面的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人体五脏六腑安和,身体强健,耳聪目明。

  做完这套耳朵保健操,就会觉得耳朵发烫,手掌发热、微微出汗,浑身充满暖意,无比放松,很舒畅。其实,耳朵保健操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强壮我们的身体,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从而达到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健康长寿的目的。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分享是为了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