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
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冬眠的动物被惊醒,人们便称这天为“惊蛰”。
惊蛰后,春进入温风如酒的醉人时节。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开花。
春从前几日的嫩芽,一夜之间长成万里青田。让人惊叹一声雷带来的天翻地。
蛰三候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将“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
我们将迎来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
惊 蛰
2020年3月5日
农历二月十二 星期四
惊蛰,大地回春,百草回芽,百病易发。
此时是天地给人体升发阳气的好时机,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使阳气升发顺畅,不受阻碍,阳气充足后才可能将瘀阻在体内的邪气逼来!
使得各种慢性病康复。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
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变化。
春生,生什么?
当然是生发“阳气” -- “五脏六腑的阳气”!
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指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
春生,生发五脏六腑的阳气;春气生发的好,一年平安!而春生取决于肝胆气的升发。因此春天养生,升发肝胆之气最为关键!也就说它是人体阳气能量的始发,故决定了其他十一脏腑的功能,所以尤为关键。
好像水的源头一样,你气血能量想要上升,想让气血多起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从惊蛰开始!犹如农民春天播种一样,不能错过节令,否则收成就要打折扣,我们身体的气血能量也是如此!
惊蛰养生应该以艾灸扶阳为主;辅以“梳头、泡脚、药膳”这一系列的方法,让阻碍人机体的风寒湿瘀更加彻底的排出体外!
使气血充沛,濡养五脏六腑,提升免疫力,健康一整年!
惊蛰到了!该怎么艾灸
艾灸穴位:大椎、神阙、肺俞、足三里
防治暗伤复发主要从活气血、
通经络入手。
因为“通则不痛”,
经络通了就不会痛了。
梳 头:“五指梳头”
为什么呢?
一是:简单,可随时随地的梳;
二是:头为诸阳之会,身体所有阳脉,包括胆经都要在头部循经而过,梳头可以帮助阳气上行、梳头调达肝胆之气;
三是:初春乍暖还寒,人体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梳头可以祛风寒治头痛。
梳头的有几个诀窍:
1,手指头接触头皮,要稍微用点向下压的力,摩擦头皮;
2,360度无死角的梳,重点放在百会穴,还有后脑勺;还有你头部的疼痛点!
3,每天随时随地,总共100下以上。
多 泡 脚
经常用热水或者艾叶水泡泡脚,泡完脚后,用左手搓右脚100下以上;用右手搓左脚100下以上;然后搓双脚背到发热。
特别是多按揉脚底的涌泉穴,这样对促进气血循环很好!还能够滋阴,减少气候交接或艾灸后的上火症状。
三道药膳防疾病
1.老人防病:梨汁小米粥
鲜梨2个,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梨洗净,去皮、核,榨汁备用;将梨皮、梨渣、梨核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梨汁、白砂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
含维生素B群丰富的梨子则能抗血管栓塞、减轻疲劳、预防心血管疾病。煮粥服食,对肺虚燥咳,其效甚佳。如果换成小米,还能减轻胃部消化负担。
淡豆豉15克、葱5条、生姜4片、豆腐1块;黄芪18克、白术15克、西洋参12克。
各物分别洗净。药材包好;葱切段;豆腐煎至微黄,一起下瓦煲,加水1500毫升(6碗量),滚沸后改中火滚30分钟,下葱白,捞出药包,下盐便可。宜趁热饮,为3~4人用。
在感冒初起时,这汤有助纾解喉咙痒、打喷嚏、流鼻水等不适,可以很快驱寒发汗而得到缓解和痊愈。
决明子3钱、菊花3钱、枸杞2钱。加水熬煮代茶饮。
此茶饮适合所有人,整天可喝,但建议晚上饮用量减少,以免增加肠胃消化的负担。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菊花可改善春季眼睛干痒的症状。
但需注意的是,小孩子为纯阳体质,决明子可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