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严重时可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失明等临床并发症。患了高血压,该怎么办呢?《健康素养66条》(2015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所谓高血压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下,患者自身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的支撑下进行自我保健。简单来说,自我管理可概括为三个字:知、信、行。
一:知:知晓自身心血管病的总体危险程度等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是按患者当前的血压水平、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及并存的临床疾病4个方面来确定的,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层次。
二、信:树立高血压可防可控的信念
自己什么都不做,听之任之,逐渐地丧失日常活动的能力,这是消极的自我管理方式;自己不断努力提高和维持整个身体健康,并重新获得和保持过去拥有的快乐,这是积极的自我管理方式。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学习高血压相关的防治知识和技能,要树立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心,即“我能行,我能管好自己的高血压”。
三、行: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
1、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睡觉前避免进行剧烈的体力或脑力活动,休息好可使血压平稳或降低。
2、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某些成分可使血管痉挛导致血压上升,对身体有害,应尽快戒掉。高血压患者饮酒要慎重,避免“干杯”或“一口干”,不喝烈酒。
3、保持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而长期慢性的心理社会应激可能会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
4、合理膳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包括:限制钠盐摄入,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营养均衡,注意适量补充蛋白质,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钙摄入。
5、适量运动,保持适当体重。减重、避免发胖是使血压稳定、下降的重要措施。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
6、遵医嘱服药,切忌自行停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