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保健知识

冬季进补,巧选膏方

发布时间:2011-11-24 09:21:42 访问次数:4384 字体大小:

中医膏方的源流

膏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其中关于膏方的记载有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至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象,完全可以看作是最早的膏方。膏方的发展成熟应在明清时期,膏方用应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流传至今有《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人参膏、茯苓膏、琼玉膏;《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以及张景岳《医宗金鉴》的两仪膏等。建国以来,膏方的研制与运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创制新膏方的数量有所增加,临床运用也日益广泛,如1988年《全国中成药产品集》中所收煎膏剂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共52方。

 

什么是膏方?

膏方是中医剂型的一种,是复方、大方。膏方是煎熬药汁成脂液,用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俗称膏方。膏方具有浓度高、体积小、药性稳定、服用时无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携带等优点,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尤其是江浙沪一带流传数百年,经久不衰。

 

膏方的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适应性;改善内分泌紊乱;改善造血系统和骨骼系统的作用;增强心脑肾功能;治疗虚证;抗衰老。

 

膏方的适用和非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包括平时无慢性疾病,而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负担过重而致身体虚弱的人、中老年人,体力不支,精力不够,难以胜任紧张烦劳的工作的人,学习压力大的毕业生等;二是慢性疾病或病久而致全身虚弱的人,或为增强体质而巩固疗效的人。这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贫血,类风关、失眠健忘症、夜尿多症、腰酸痛症、男子性功能障碍、精液病、女子月经不调、不孕症等。三是康复患者,如手术后、放化疗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四是女性养颜美容,如早衰、皱纹、色斑、痤疮、卵巢功能低下等;男性调理如肾虚体弱、阳萎早泄、弱精少精等。五是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2.非适用范围:青少年体质健壮者、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

 

膏方的制作过程

1.浸泡: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药拣出另放,然后把其它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2.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就可以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这是二煎。待煎到第三煎时,药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起,静置后再沉淀过滤,把药渣尽量滤净。

3.浓缩:把过滤净的药汁倒入紫铜锅,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这时应不断地搅拌,防止药汁转厚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时,停止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4.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拉扯成旗或滴水成珠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就可以了。

5.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却以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在阴凉处。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时候,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等),要求药末极细,能在膏中充分融匀。如果需要放入胡桃肉、红枣肉的,也要在收膏时一起放入。

 

膏方的包装和保存

1.包装:膏方的包装,现有瓶装、钵装、搪瓷锅装等形式,都是

家里用的。而受到经常外出者欢迎的是塑料袋真空小包装,只能在药厂里加工。

2.保存:膏方内无任何防腐剂,受潮后易发霉,故膏方宜放于冰

箱内,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如果是罐装膏方,应备一个专用调匙,用后擦干,放于其它地方,下次使用时再取出,不要放于膏方内,以免带入湿气而发霉。

 

膏方服用时间和方法

膏方四季均可服用,以冬季服用效果最佳。

第一周早晨空腹服用1次,一周后改为一日服两次,早晚空腹服用。成人每日服一汤匙,约20克;小儿减半或遵医嘱。

 

为何有的人服用膏方前需先服开路药?

服用膏方要取得好的效果,能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有些人脾胃运化功能较差,临床常见舌苔厚腻、没有食欲,同时感觉胸胁痞闷等,此时服用膏方,不但影响到对膏方的消化吸收,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在此类人群正式服用膏方前,医生一般会因人而异开出一些能运脾健胃、理气化湿的中药,以改善其脾胃功能,为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些中药先膏方而行,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开路药

 

膏方服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服膏方期间应忌烟酒,不宜喝咖啡、浓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2.服膏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莱菔子、红茶、绿茶;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血、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

3.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

4.急性胃肠炎或呕吐、腹泻或服用膏剂时若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症状严重,应予及时就医。若遇经期,暂停服用膏方。若服用膏方期间已怀孕或可能怀孕不必紧张也需停服。

5.膏方内无任何防腐剂,受潮后易发霉,故膏方宜放于冰箱内,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膏方服用时间长,切忌生水,取膏汤匙必须干燥,汤匙不要放于膏方内,以免带入湿气,造成霉变。膏方内无任何防腐剂,受潮后易发霉,故膏方宜放于冰箱内,不要放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膏方服用时间长,切忌生水,取膏汤匙必须干燥,汤匙不要放于膏方内,以免带入湿气,造成霉变。

6.阴虚火旺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阳虚有寒者,忌食生冷食物;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者,忌食虾蟹腥味。

 

膏方服后的不良反应和处理

服用膏方后,一般不会出现副反应,但也有少数人服后,出现滋腻呆胃,纳食减少,上火等不适。防治这些副反应,首先在服用开路方时,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道。其次是少量服用,慢慢增加。若见上火,把清热泻火、解毒通腑的药煎好后放入膏方中,一起纠偏。

 

如何正确理解补法

不少人误认为,冬令进补就是,膏方离不开人参、鹿茸,膏方就是保健品。其实,这些观点都没有正确理解冬令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应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依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疾病、辨证候,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膏方能调达血气,平衡阴阳,剿抚兼施,祛病延年。

 

膏方不是越贵越补?

不少人认为膏方越贵越补,故开方时多有野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材。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千万不能小病大补,应在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即在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订理、法、方、药。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也会贻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不少人认为膏方越贵越补,故开方时多有野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材。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千万不能小病大补,应在胃以喜为补莫与气血为难、即在呵护胃气、畅通血气的前提下,制订理、法、方、药。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也会贻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膏方可不可超剂量服用?

有人常为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多适得其反。服膏时仍大吃大喝,或与常服药同时服用,皆会影响疗效。

 

中医体质辨识与膏方养生如何有机结合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有相关性。生活中,有人急脾气,有人慢性子有人不耐寒,有人不耐热其实这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体质差异。中医体质辨识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与疾病的整体要素和个体差异性,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开膏方前,先做中医体质辨识表,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不仅能为医生开膏方时提供参考,同时也方便市民长期跟踪自己的体质状况,采取适当的调理方法,纠偏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