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霍山县中医院官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护理园地

弹起我心爱的听诊器——漫漫从医路

发布时间:2011-01-18 08:29:27 访问次数:5914 字体大小:

 听诊器是医师最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几乎看过病,或是做过体检的人都见过它,听诊器,是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

有人说,听诊器是医生的“文化符号”,最初的发明灵感来自于卷个纸筒听胎音。早在200年前,法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从而为现代医学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也被尊称为胸腔医学之父。然而,随着“医学机器时代”的到来,听诊器却渐渐被冷落,甚至沦为一件寂寞的“装饰物”。 如今,很多医生的胸前已经看不到听诊器了。他们甚至连病人都不看一眼,就毫不犹豫地开出X线、B超、CT、磁共振等检查单。于是,患者的看病过程,就成了从一个机器到另一个机器的机械运动,而感受不到医学的温度。

不可否认,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断速度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听诊器可以“退役”了。很多医学专家认为,临床检查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管有多少高精尖设备,听诊器永远不会落后。对于心肺疾病来说,听诊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手段。例如,用听诊器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某医院肾内科一位专家出门诊时,曾接诊过一名自述腰痛的患者,这位专家通过“视、触、叩、听”,发现其有自发性气胸,经X线证实右肺压缩70%,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如果当时不是亲自听诊,而是让患者先做一系列尿检、肾脏B超检查,结果都不会显示肺部异常变化,那么这个病人多半会被误诊,甚至丧命。

医学家裘法祖曾教诲年轻医生:“做一个好医生,除了医德,就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面对每一位病人,都要通过望、触、叩、听作出初步的诊断。”其中的“听”就是指利用听诊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在当医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们要用相当多的时间告诉未来的医生怎样使用听诊器;在做医生的临床实践中,医院也强调听诊器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临床医学专教授大多有恰当应用听诊器的真功夫。从某种角度讲,听诊水平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如果医生过度依赖高级设备,而放弃了听诊器,就会降低临床诊断能力,最终成为“机器的奴隶”。

医生是个崇高职业,是个风险职业,也是很辛苦的职业,甚至还是容易被误解的职业。有一句话叫”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我想这两句话概括了做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的四个字德才兼备。什么是好医生?我想好医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医生工作,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既被病人爱戴又被同行推崇。

善”是人类永恒的道德准则。 

提到上善,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想从我们自己来理解一下“上善若水”。大家都想成为孙思邈笔下的大医,而真正的大医是什么样呢,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我想也就是老子提到的上善若水的道德境界了吧。刘力宏先生的《思考中医》里将医者分为两个层次,上工和下工之分,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谓之上工。上工就是英明的好的医生,下工就是差劲的医生。我们称不上大医,但是我们能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一名上工 。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应该就是行医者的善。

如何成为一位好医生,会因为每个医生的经历不同、体会不同、价值观不同,有着很多的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医生必须有“整体的眼光与宁静的心灵”临床工作中三条基线“思路清晰,心地善良,心灵平静” ,要能达到老子的“上善若水”的道的境界。

听诊器的英文名称stethoscope一词源自希腊语stethosskopein, stethos的意思是chest(),而skopein的意思是explore(探索)。这意味着医学道路上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明勤奋和思考缺一不可,重视思考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善于思考。

然而,世界上没有谁生下来就具备渊博的知识与高超的医术。现代社会,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做为一个好的临床生,我们一辈子都要刻苦努力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地用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来充实扩展自己,你的知识结构才不会老化,你的操作技术才不会过时,你的临床思才不会僵化。一个医生应当争取能在自己身上体现出当代医学的水平,也就是说你看过的病人能活的都活了,能好的都好了;好不了的,不是你无能,而是当代医学无能。我们达不到这种水平,但是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首先,医生的真正教师是病人。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病人在一起。教科书中的典型症状,发生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就会千变万化。作为医生不仅要学会处理临床问题,还要面对很多其他问题,因为来自不同地方的病人情况可能都不同,只有与病人多沟通,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才能正确把握病情。

其次,更新知识(不单是书本上的)。一本书上有这么一段话:实习生什么都知道,可是什么都不会做,外科医生什么都会做,可是什么都不知道。病理学家说起来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做,只是太晚了,这话是过于绝对了,但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实习医生还是年轻医生,年老医生都有自己的缺陷,都得永无止境的学习,更新知识。医生要有精湛的医术,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

     听诊器不仅仅是诊断疾病的工具,也是医患沟通的的一种良好载体。当医生用听诊器细心为病人检查时,病人可以充分感受医生良好的医德、贴心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从而对医生产生信任感、依从感,就会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病;反之,病人一来就盲目地开各种检查,病人就会怀疑医生的医术,就会本能产生抵触感,检查、治疗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用不用听诊器看是一个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一个医生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很难想象,不用听诊器诊病的医生是一个水平高的好医生(皮肤、眼科、耳鼻喉等确实不用听诊器的科室排除在外),连听诊器这个最基本诊断工具都不用的医生会受到病人欢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不后悔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医学道路上尽管苦,尽管累,但我们乐此不疲,愿意用一颗慈爱仁厚的心对待病人,用毕生的精力去为患者解除痛苦,去感受“上善若水”的道的魅力、道的境界,去感受听诊器给我们带来的每一份成功和喜悦。去完成“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

 

 (李德祥  朱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